众所周知,中国的汽车行业面临着百年不遇的深刻变革。既然是百年不遇,恐怕就不太容易一下子搞清楚这次变革的本质特征,掌握来龙去脉,看清何去何从。前两年中国汽车行业提出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不成想瞬间就蒸发了共享化变成三化。新四化也好,四化变三化也好,看似信心满满,斗志昂扬,目标明确,但实则仍是进退维谷,举步维艰,进一步退两步,摇摇摆摆,迷茫困顿。
这不,2021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新能源汽车”一词今年未被单独提及。
因为电动化不是新能源的化身,也根本就不能代表新能源。因为谁也无法说清楚,制造这块电池和充满这块电池的能源,哪部分是清洁的,哪部分是肮脏的!更不要说将来用于降解它的能源,又是从何而来。不解决清洁能源的来源问题,而非要指鹿为马的说电动车就是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可笑的逻辑错误。看似不在这个屋子放屁,却把屎拉在隔壁的房间,不是更恶劣吗?
所谓的网联化,现在也是一头雾水。现在研发重点到底是应该放在车内用于网联人,还是应该放在车外网连外界交通行驶的整体环境?这几年基于车内环境网联人的路子看来走得并不通畅。而网联外部交通环境又需要标准化的底层数据交换系统和操作系统的跟进,支持和配合。这又涉及到国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进程,绝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毫无疑问,这次深刻的汽车产业变革的根本,是推动汽车产品,甚至整个产业体系的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这次,百年不遇的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其他一切要素的革新,终其根本都是围绕着智能化而展开的。
前两年共享汽车模式的全军覆没,宣告了当前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汽车共享化方向的失败。这种彻底的失败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因为在汽车产业和产品整体还处在以物权交易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概念下,去贸然尝试物权不清,产权不明,收益不定的共享化是注定要失败的。汽车共享化的前提是公共交通化。而实现汽车公共交通化的前提,又是要把汽车的商品属性转换为资产属性,使之成为带有基础设施色彩的交通工具,并且实施有效的资产化运营和管理。没有深刻的理解这个层面的产业和市场逻辑,贸然去尝试汽车共享化,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一波匆匆尝试又匆匆失败的汽车共享化风潮深刻反映了行业变革大潮来临之际,在长期顺风顺水环境下某些业界人士骄躁轻浮的心态。缺乏对这次百年不遇的产业变革的敬畏之心和深刻理解,甚至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是不做深入的产业思考和市场研究,草率行事,贸然出手的必然恶果。
实现汽车的共享化,那就是汽车会变成基础公共交通工具,路漫漫其修远兮。其实用“用户化”来表达现阶段汽车行业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方向,倒是更加贴切。汽车行业年前就就已形成共识,要变革发展成为一个运营用户的行业。真正拥有和运营用户,是汽车走向共享化,甚至基础公共交通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现在开始组装用户运营,更适合当前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现状,也更容易取得创新性的突破。现在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用户运营,加大了用户运营的力度,也做出了不少可贵的尝试。但是从整体来看,依然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初级阶段,汽车的企业如何做好汽车用户运营任重道远,我们将来可以深入探讨,另文专述。
至于网联化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凑数的概念,因为它跟智能化基本上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网联化就是智能化的基础,而智能化就是网联化的方向和归宿。而所谓的电动化,究其根本也不过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平台和前提条件而已。所以我们断定,智能化才是这次汽车产业变革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方向。
将来汽车行业如果真的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完成了这次伟大的产业转折和升级,那么一定是在智能化上取得了质的突破。只有智能化才能够从根本上升级汽车的基本功能,重构汽车的基本属性,从而重新定义汽车的基本概念,也最终改变汽车的消费模式,完成全方位的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最终还是要靠汽车的智能化来完成汽车产品由商品经济运营模式走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运作模式。可能到那个时候,这次伟大的汽车产业变革才算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汽车“新四化”的提出到现在,其实短短的两年时间相关的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在深刻的产业变革面前,最初的思考总是一叶障目,不得要领,云里雾里,这都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不停的思考研究,尝试探索,总能够逐步梳理清楚这次变革的发展脉络,以及各种变革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变革的潮流和趋势,把握变革的进程和方向,才能勇立潮头而不败,真正享受到这次变革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