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汽车

吴迎秋深度对话丁磊:2.0时代 新汽车究竟如何颠覆思维实现真正超现实?

carxun carxun 发表于2021-07-15 17:40:47 浏览4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5月8日,来自全国12座城市的高合车主在江苏盐城高合城市工厂参加了车辆交付仪式。与此同时,高合位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多地的交付中心也开始同步启动运营。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外界漫长的期待之后,华人运通终于拿出了一款扎扎实实的产品,来接受外界的评判。

最新数据显示,高合HiPhi X汽车整个5月交付给全国真实用户的销量达三位数,小订转化率65%,预计2021年8月,交付量将过千,这将刷新60万到80万豪华高端新造车记录。

在过去5-6年中国风起云涌造车大潮中,华人运通绝对是最特殊的企业,以至于它的身上有着诸多其它企业不曾见过的姿态:

当不少新势力用PPT闯荡世界之时,华人运通默默的选择深耕盐城;

当火热的资本与造车捆绑之时,华人运通拒绝了机会主义资金的进驻;

当所有企业憋着一口气冲交付数的时候,华人运通选择了3年磨一剑,一鸣惊人;

这一切看似特立独行的选择,答案最终都将回归到创始人丁磊本人的性格、经历、认识以及判断之上。因为这位传统车企优秀操盘手,在仕途大红大紫之时选择投身新汽车,本就宣告了一种对新汽车全新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来讲,作为高合以及华人运通背后的灵魂人物,丁磊身上仍然还有着诸多外界不曾了解的未解答案。

端午节后的一个工作日,在上海的高合汽车交付中心,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再度直面对话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

“高合现在推向市场是不是有点晚?”、“面对已经固化的市场和冲在前面的【蔚小理】以及他们的产品,华人运通和高合HiPhi X的竞争力究竟在哪?”……在长达3个小时的访谈中,面对众多外界关心且极度尖锐的敏感问题,丁磊本人并不回避。在他眼中,“现在这个汽车行业,没有人不是新造车的了,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无边界的状态。没有人不是新造车,产业裂变需要彻底颠覆底层思维,用户是我们永远的先手。”华人运通并不晚,高合HiPhi X生逢其时。

高合HiPhi X就是个全新的物种

吴迎秋:高合HiPhi X推向市场了,很惊艳。应该说,大家现在都在讲新汽车,华人运通和现在大家已经认识的新汽车还是不一样。高合汽车应该是目前为止,真正既跟传统的车企不一样,也跟当下大家看到的新势力造车不一样,是一个新物种,也是一个真正在新汽车领域,到目前为止唯一性最多的一个企业。

丁磊:对于这款车,我三年半前定的就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所有的架构,包括电子电气架构,包括机械的,都是全新的,包括展翼门,已经到了一个智能进出的地步。所以高合HiPhi X卡位更高,智能化设计也非常超前,到今天量产交付,表明实际上这款车已经领先了时代。

从企业层面来讲,华人运通实际上是汇聚了中国汽车业30年快速发展的精华。因为它的体制、战略定位比较独特,同时又有互联网、车路城相结合的基因,确实是很难得的。不谦虚地说,当前新能源汽车要不就是传统车来造汽车,要不就是互联网或者是非汽车行业来做车。华人运通这样的文化,再加上我们这样一个背景,在汽车界是难能可贵的。

吴迎秋: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丁磊:在企业之外,高合HiPhi X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在中国品牌新能源中价位最高。包括它的性能、功能,比特斯拉高端车型Model X还要全,这就是我们华人运通高合独特的定位。当前,中国智能汽车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定义新汽车的维度上大家也有了更多全新的思考。未来高合汽车60~80万,会协同小鹏汽车15~40万,蔚来汽车40~50万,实力打开中国新能源新格局。同时高合汽车所带来的品牌价值和用户价值,将会比两台30万车之和更为优越。因此,我个人认为高合HiPhi X生逢其时。

吴迎秋:其实对于新汽车的这种概念,一直在进化。过去讲新能源汽车,换一个能源动力就是新汽车了,后来慢慢大家开始认为新汽车要以智能化为基础。高合HiPhi X是2.0时代新汽车的先锋,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丁磊:新汽车更多的一定是人机交互,车和外界的交互,以此来帮助出行更加安全。所谓的新汽车,主要是指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通过这个移动终端跟生态交互结合,这是一个新汽车非常重要的特征。

为什么我们这个车的外形非常受人追捧,因为它超越传统,是一种超现实。华人运通是一个特殊的企业,能够把经典的工业美学结合成为现代美学,然后提供永远感到振奋的未来的设计感。高合汽车这个价位,有人怀疑过,但是目前从我们现在的第一批车主来说,没有人抱怨HiPhi的价位高,反而建议我们不要马上出低端产品和低配车型。

新汽车里面像我们这个物种太少了,要迅速地进入高端市场,高合的优势很多。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软硬兼施”,第一部车HiPhi X给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所以说要迅速扩大。不仅仅是高端,还能够快速地实现新的产品和功能的迭代。华人运通知道怎么造一部好车。然后智能化、互联网化,从第一天我就这么做了,不像一些传统车企还要有改变,慢慢来,我第一天就是这么做。所以这个产品上,我认为我的竞争力肯定是超过友商的。

对比当前造车新势力企业,在继承性、完整性,以及整合当今的技术的整合性方面,华人运通是独树一帜的。

第一,继承性。汽车产业不可能是割裂的,谁能承前启后?唯一一支团队就是华人运通。继承之外,并且从零开始,从零开始能够打开一个空间,好的东西都进来。你如果原来这个房间里面已经有东西了,你就很难做到的一个非常全新的继承。这就是华人运通通过继承性打造的超现实。

第二个就是完整性好,安全、场景、用户的价值全部能考虑到。今天新造车考虑的,我们这批人20年前刚开始干汽车时就是这么考虑的。

第三个就是华人运通能够整合最先进的资源。这个整合包括现在看到这些供应商,其实包括你刚才说的人才队伍的整合,实际上是这些人才共同创造了这部车。我一直在讲,现在这个汽车行业,没有人不是新造车的了,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无边界的状态,如何选择发展重点,如何有逻辑地对接资源,需要有超前的战略思考,和系统的规划能力,以及强大的执行和落地实力。对于汽车行业玩家来说,需要在既定的思维上有四个颠覆,第一是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第二是从功能思维到体验思维,第三是从批发思维到车主思维,第四是从单体思维到系统思维。

所以华人运通以上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我认为只有几年历史的新造车势力是没办法企及的。

吴迎秋:一个企业要想在初创阶段一炮打响,就不能犯前面同行们、友商们曾经犯过的错误。换句话来说,前面人淌过的雷你不能再去踩。你怎么想?

丁磊:高合会避免友商过去犯的一些低级错误,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初心。因为我们坚持做中国最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的独特定位,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运营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高势能人群的必然选择,这是道的层面,“产品为王”了,其他都是术,销量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自然达成的过程。

为什么华人运通到今天比较顺利?我觉得还是初心。为什么华人运通低调?也是初心。我们现在要讲给谁听?产品没出来之前我们也不需要通过社会的舆论来讲给我们的投资人听,因为投资人我们会交流的,他们对我的认识是超前于社会的平均认识阶段的。用户呢?我们会用户运营。我们的媒体老师,看得懂的人肯定看得懂,看不懂的现在你给他解释也没用,所以说我们在之前还是选择了频次比较低、也比较有针对性的传播,这个是跟我们的初心有关。我们招聘也很顺利,不需要一天到晚炒新闻来招聘人。

面对行业裂变、壁垒消失以及无边界化,就要主动拥抱产业的无边界化,快速反应,向上拥抱创新,向下兼容生态,通过品牌与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反而能够实现后来者居上。

即便是大家关心的资金方面问题,华人运通一路走来到今天,没有走弯路,在资金方面基本上是非常健康的,资金的效率要远远高于那些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因为华人运通学习曲线积累得好,这个也是我们的独特优势。而且我们有规定,不会向非相关方披露融资情况。这方面,我们坚持到今天,还是继续再坚持下去。当然,即使我们不说,我们肯定是有健康的资金计划和多元化的资本支持。

整个华人运通发展到今天第一部车出来,应该说是我们原来计划当中规划好的,包括资金等等也蛮顺利的。如果说真的华人运通已经发生的历史上哪一点最关键?我认为就是我们新车型发布这个点是最关键的。关键在哪里?我们从这个点上彻底地转到用户思维,就是3月30号我们公布新款配置,在这个点上,公司完成了一个彻底的转变,就是用户思维,直达用户,从我开始。我过去还有一些主机厂的思维,现在彻底是用户思维,这个点应该说虽然公司没有看出很大的起伏,但是公司内部不同的意见的争论还是比较激烈的。

我们不能去左右用户的生活

对用户的最高价值是他出行使用中的价值

吴迎秋:争在哪个方面?

丁磊:争论就是走技术引导用户模式还是服务引导用户模式。

吴迎秋:那还是很传统的,很多所谓的模式跟他自己当初设想的还是不一样,是误打误撞到了这一步。如果跟着人家的学,可能就有问题了。

丁磊:对,所以说我们是彻底地转变成为用户的模式,就是跟用户之间没有隔阂。这个点对于这些在传统产业上时间比较长的同事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简单复制我的友商已经“成功”的模式,核心的仍然还是整个企业以用户思维的构建。我内部说,你这个部门如果不是直达用户的,或者没有直达用户的点的话,那你这个部门要考虑重构,你说你的业务当中没有一个点跟用户有关联的,那你这个部门要重构,我要么把你撤了,要么把你并掉。

吴迎秋:你一直在谈用户模式。实际上大家对于高合的用户模式没有太多的概念,你口中的高合模式或者华人运通模式,具体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做法和它对应的模式。相比特斯拉、蔚来,高合的用户模式究竟是什么样?

丁磊:我不太愿意评论友商,我认为我们有很多地方相似的,比如在技术上,在服务上,有很多地方相似。我在公司内部,在去年年底,我说我们马上要走向市场,我用三句话来要求团队:

第一句话是真诚的产品,你看得到的地方我做,看不到也做,统统做好;第二个是真诚的服务,我真诚服务你出行过程中需要的东西;第三个真诚地和用户交朋友。我们没有能力去左右用户的生活,对用户的价值最高的是他出行使用过程中的价值。

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不断要清空自己,否定自己,不能走到惯性思维上,我不断在提醒我的团队,你们不要因为有经验就按照经验走一走。我们做这部车的时候就说既然起步比别人晚了,那就要做高端。他们问我品牌怎么办?我说产品好是第一,这也是品牌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怎么跟用户互动和共创是建立品牌的一个新大陆。

吴迎秋:高合定位是目前新汽车里站得最高的,定价也是最高的,而且是能够承上启下的。我始终认为特斯拉和高合也不在一个档次上。从产品上更是如此,这是我的判断。

我最近一直在讲新汽车2.0时代,我认为新汽车“不新”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汽车130多年,如果你还是在做传统意义上的修修补补,没有存在的合理性。越接近传统,竞争力越低。

“蔚小理”好像用互联网来告诉你:我跟传统不一样,所以它也是一种新。但是我认为新汽车到今天为止新的概念没有清晰。新汽车一定蕴含着新的角度,新的样本,要从顶层开始设计,上有登高望远的前瞻,下有汽车产品的特点,还有整个对未来的看法,都要做到全新。

就像华人运通一样,华人运通就是以你为主,因为你是创始人,所以你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生态,建立了这样一种文化,大家对新趋于认同,对于新的认识慢慢形成一个共识去推动它,所以你比较顺。但是难也难在这儿了,要让每一个人都在新这个认识上要一致,这个挑战是极大的。

丁磊:我们的前提是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从2017年底创建这个公司起,目标一直没变过,就是想要做超现实的产品。这一次HiPhi X上市取得市场非常积极的反响,也给我们充分的信心,就是天然条件有的。但要避免惯性,不然弄着弄着又固步自封了,这个就是我们不断地让年纪轻的人来推动的原因。

我还是要强调,用户互动是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成本,但是同时又给你带来很大的效率提升。包括市场营销的费用也大幅度下降,你让用户代言,因为他的圈层是最精准的。所以说这个上面,我们整个组织彻底转过来了,从我开始彻底转变过来了,就是跟用户交朋友。

高合的用户特点决定了,他们相对来说更喜欢有品位的、高端的、有价值的活动和交流。所以对我们来说,运营的成本相对来说可以集中。

互联网➕汽车不是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

吴迎秋:我想更深一步探讨一下。直白地说,现在有人说“蔚小理”已成格局。我觉得,现在说格局可能早了些;或者说,它们还不能代表新汽车发展趋势的全部。当然,我也非常赞赏“蔚小理”它们现在取得的成果,但未来的路很长,不能说刚刚这么点量,就把它变成了就是新汽车的全部。华人运通也好,丁总也好,你们的介入和参与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它丰富了“新汽车”的内涵。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对于很多新汽车来说,它确实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有的企业中确实存在着歪打正着现象,或者说有的时候走错了路,花了很多的钱,结果却变成了一个好事儿。

不管怎么说,新汽车谁也不敢说从一开始就完全想明白的。但新汽车一定要把汽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互联网和汽车的相结合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个判断是对的。华人运通的互联网标签是什么?华人运通的互联网基因在哪里?

丁磊:什么是互联网基因跟新汽车的结合?我认为互联网基因有几个方面:1)互联网技术,使得你的车和通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是技术进步;2)互联网思维,它的本质是全程透明,直达用户。

技术层面很好解决,难点在于互联网思维。其实互联网思维的最核心就是直达用户。我们现在把用户当朋友,当朋友就是可以交流的,能够互相促进。

过去我们传统汽车当中的用户至上,用户的接触不是高频,我东西卖给你就完了,用户的双向交流非常差。比如说你对车不满意,我要退或换车,做完后,但你这个动作的背后本身是什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现在我们就完全可以解决。

吴迎秋:互联网的这种思维,互联网的意识,还有互联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开放。你刚才讲华人运通从开始就是开放的,一旦开放以后就就是“集大成”。

丁磊:对。我们的合作也很多,包括字节跳动、喜马拉雅等等,我们最近还有互联网公司高管的加盟,这都是用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的工具,用互联网的模式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到一切用户至上,一切用户的行为都可以追溯,一切用户的体验,都可以成为产品的定义,还积极落地用户共创,比如欧洲杯期间就与用户共创了“一键看球模式”场景卡片并迅速上线,所有用户都能在车机上轻松下载和使用,获得观赛的新奇体验,之后我们还会邀请用户来参加Meridian英国之宝音响的共创讨论会,我们的用户都是“金耳朵”,大家一起共创HiPhi X音响新的个性化体验模式。

吴迎秋:这样来讲才能叫“互联网+汽车”。

丁磊:传统车企有巨大的包袱,转型还是比较慢。传统车企有经销商,所以说转型更慢,但不代表产业链就单由互联网来引领,这个说法是偏颇的。各种企业有各种元素的组合,造车新势力也好、新企业也好,只卖几千台一个月,人家传统车企卖几万台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只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都能生存。汽车和互联网相联系,最重要的实际上是用互联网软件的思维做用户的运营,这个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得见的要跟上的。

单车无人驾驶很难成为人类出行的主流选择

吴迎秋:现在消费者脑子里有一个概念,认为新汽车必须要无人驾驶,比如说用L3、L4、L5,来衡量你这个车是不是好,是不是未来的。但我看到高合显然不是这样一种思考。

丁磊:如果仅仅解决无人驾驶的出行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全人类投那么多的钱去做无人自动驾驶,设计一套完全点对点轨道交通就行了。我始终认为,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不要去神化它。举个例子,自动驾驶技术在航空上面早就存在了,为什么飞机起落还是要人工呢?为什么不能用自动驾驶呢?

吴迎秋:作为企业的操盘者,安总如何看待创新试错?这或许是牵扯到一个安全概率问题。

丁磊:我们人类不断地探索也是对的,但是最终这个车是不是人类去开?如果车还是要人开,那自动驾驶技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自动驾驶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经济成本跟功能平衡。从在路上行驶的交通安全责任来看,这个责任最后是驾驶员,一定是驾驶人,而不是汽车厂。汽车厂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伦理上就不对了,因为所有的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辅助的作用。

吴迎秋:所以你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神化的概念?

丁磊:单车无人驾驶不会成为人类出行的主流选择。

吴迎秋:但是高合同样也具备高度智能驾驶,或者叫高度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

丁磊:我们高合汽车在自动辅助驾驶上面的技术是领先于行业的。领先在哪里呢?技术的成熟度,就是我们不会把不成熟的东西放在车上。所谓成熟,就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在用。当然,我们自己也在研发下一代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在没有成熟之前,我不会放在车上,等我们充分认证,包括大量的数据采集以后。

自动驾驶并不是未来智慧出行的全部,车是一个方面。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就把交通、城市管理作为齐头并进业务板块的原因。我们不是单纯地做一个产品和车而已。

另外一方面,我认为车辆本身大家还没有考虑到一个共享化的问题,实际上真正人类出行最后是共享化的,通过公共交通、网络交通把个人开车的时间降到最低,你个人开车完全是为了乐趣,到那个时候是真正地高效交通。从出行来看,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网络交通。你如果开车为乐趣的话,那么这个车在一定的智能水平上,你的操纵性硬件部分还是占了非常主要的成分。

人类社会要想清楚,你的车是干什么用的?我碰到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公司领导人,他说我们公司会做电动化,但是我们公司永远不会把自动驾驶作为我们的主流,因为我们公司发明车就是让人家开的,我可以辅助更安全,我们不会搞无人驾驶。所以说这个事情上,车的个性化的需求是永远永恒的,任何的个性化需求一定建立在消费者的需求之上。

我们的真正愿景是,由智能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步走向智捷交通的布局与运营,最后从智捷交通建设为入口构建未来智慧城市。

华人运通造车体系背后是系统作战

吴迎秋:华人运通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人看不懂,我那个时候也是犹豫的。感觉只是不断有全球汽车某个领域的大咖加入。现在这些人能够团结在你的周围,做出了一款性格突出的车,这很了不得。因为从很多企业看,如何发挥每个人才,特别是大咖级人才的作用、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大课题。

丁磊:他们相信我。你比如说华人运通的CTO马克·斯坦顿,他说展翼门他能上,我说你靠得住吧?他说靠得住。我说后轮转向行不行?他说行。行,我就让他上了,如果一个没有深厚造车经验的人跟我说行,我是不会相信他的。然后我们搞电子电气架构的李谦博士,原来在吉林,他在90年代就在研究自动驾驶了,通俗点说就是汽车的驾驶自动化,当时还没有自动驾驶的概念,都是他们搞上去的。

吴迎秋:所以华人运通不仅仅拿他们来当一个广告的作用,其实要做一个集大成者。从人开始,这个团队开始,从供应商开始,有了团队以后,然后又有供应商的配合,所以你这个车应该是高度集大成。

丁磊:对。比如说宋京,宋京是动力总成,三电的专家,可能宋京不可能对每个技术都熟悉,但是宋京知道这个行业的最高水平在哪里,那么他就把这些人搞过来。因为宋京本身在福特做过20年的电动车,福特最早做电动车,他就在这个体系里面,做电池,做电机、电控,做充电的On-Board Charger这些东西,然后在松下也做过,这个行业里面最好的技术他都看到了。

李谦也是电子架构、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家,负责整车开发的陈俊,负责制造的魏燕钦这些都是传统汽车行业的领军人才,他们虽然说不是任何一行都精通,但他们能够知道行业的高地在哪里。在高地之上,把我们亟需的人才补充起来。

吴迎秋:回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上,你怎么能够把大家凝聚起来?

丁磊:第一,实际上大家比较忽视了汽车是一个系统作战的组织,造车本身是一个系统作战,它跟造飞机差不多。其实你这个人要发挥真正的水平,一定要在一个好的平台上。你比如说是底盘专家,你一定要在好的底盘平台上,在一个好的公司,才能真正地发挥,这个不像互联网,它背着计算机到哪里编码就编码。

当然,华人运通付的工资也是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从员工角度,一家企业是否发展正常,就看能不能正常发工资,华人运通的年度奖励都是提前发的,三年多来也从来没误过发薪,甚至在疫情最严重的月份也是如此。因此,华人运通包括高合汽车的全体员工,都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在薪酬,待遇之上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觉得他要实现他的专业抱负,一定是要在一个很高起点的平台上,并且他的主管都要懂技术的,你不懂不行的。这个跟互联网产品开发不一样的事情,互联网产品开发是通过内部团队竞争,比如说我今天要开发一个快递的产品,送饭、送菜的产品,两个团队PK一下,就开发出来了。做车是,开发车三年半,它们像造飞机一样的,所以说这些人的黏度非常高。

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成立以来,总监以上主动离职没有的,都是不合格的被动离职的。这个团队的凝聚力首先是这个平台,他们认为能够做出事情来,能够做出所谓的新汽车来。

第二个最重要的方面,他们说的东西我都懂。当然我可能没有他们精,但是我能够懂他们,大方向是对的。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魏燕钦能够跟我干,这是因为我懂,如果是外行领导,他们就是另一种情况,马克·斯坦顿是我只有几张PPT的情况下,他相信我能搞出来。我这个高度能够使他们觉得很放心,这个事情肯定干得成。

第三个就是我的主张也是公司的主张,我们有两个。我认为第一个,我们是要打造来自于中国的、世界的新的豪华品牌,让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它应有的地位。我们这些都是在中国汽车近三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行业第一阵营中搞汽车的,对汽车是有情节的,希望在这次汽车百年巨变的机遇中,让中国的汽车企业真正登上汽车舞台。

吴迎秋:大家都有一个梦想。

丁磊:确实大家都怀揣着一个梦想。中国汽车工业四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动机时代超越全球顶尖企业是不可能的,但电动车时代我们能做到最好,所以这个是华人运通的第一个梦想。我们想要通过一款车、打造一个品牌、挑战世界的高峰。

合资企业到中国,用市场换技术,坦率地说没有换来,但积累了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这种经验和中国最前沿的供应商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超越的平台。

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我们的经验、技术、管理集中在上面,然后让华人运通站在这个平台上,站在我们的肩上进一步挑战世界先进水平、登上世界高峰。

在商业逻辑上,我们始终坚信车、路、城协同是未来出行的一个方向。因为车在路上跑,你跟路、跟城要保持沟通,现在规划车的时候不跟路的智能化绑在一起,路不跟城的智能化绑在一起肯定是一个局限了,所以我们坚信我们能够一方面把智能车做好,一方面把车路城标准的东西制定好,在一个局部区域开始试,试试慢慢就铺开了。

吴迎秋:是,所以好多人说丁磊怎么就把这个事儿做了呢?他这个门,这些供应商怎么就相信了他?我说这就是造车之外的能力了。你有一个能说服供应商的能力,这也是不得了的,工程、公司、供应商,这是顶级的工程、公司、供应商,一般人是做不到,你能说服这些人,把他们最好的技术交给了你。

丁磊:对,并且蛮有意思的,我这个车已经出来一年半了,没人模仿。

“我给高合HiPhi X打95分”

吴迎秋: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华人运通、丁磊、高合这三者的关系是融洽的,这中间人的因素最重要,创始人就是生态,这应该是华人运通最大的财富之一。但所有的体系、逻辑都是内行人看的。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还是产品。

高合HiPhi X已经开始交付了。在我来看,这个车还是打动人的。从审美角度来说的,它有几个独一无二的东西。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车可以做得了这个东西,一看到马上就有种冲动和欲望,觉得这个车吸引你,就想去试一试,甚至想去买一辆。

第二个就是你的NT展翼门,推广上就是说人可以站着进去,站着出来,仪式感很强,能站着就不弯腰。

第三个,你的副驾驶整体前移,我认为这是革命性的。第一是它把空间变大了,过去人们对一个空间总是有诟病的,你无论在A柱、B柱、C柱怎么去弄,你发现已经到了极致,你可能大了,它可能比你更大,但是到最后没法弄。但是你这个副驾驶前移,解决了二排、三排的空间。而且刚才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还在说解决了一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大屏是消费者非常喜欢的,所以凡是新汽车都在屏上做文章,但屏大了会影响驾驶安全。副驾驶屏幕的前移不仅解决了空间问题,也解决了影响驾驶的不安全因素,的确是个创新。

当然,这个车的好与坏可能还是要市场去评价,但这款车已经能够在所有的车里脱颖而出了,这是事实。你真正的脑子里有现在这个车的雏形是什么时候?

丁磊:高合HiPhi X这款车从设计开发至今是完全Open的,从一开始我们决定要做一个比较长的轴距的车,但同时不能太高,太高就变成传统的了。

在长轴距和低车身之上,我们还想要稍微宽一点,因为宽一点看上去豪华感强,内部空间也大一点。在此之上,我让我的所有的设计与工程把能够想像到的东西都放上去、把过去没有实现的设想加上去。

另外一个方面是供应商给我们了很多思考。华人运通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流的供应商,同时他们也相信我们,也愿意跟我们合作,合作的好处就是一起进入下一个时代。这些供应商可能与十个主机厂合作,但他们认为华人运通是代表汽车未来的一个主机厂。实际上,像后轮转向,包括双冗余、大灯,包括展翼门很多是因为受到我们的供应商的启发。

今天高合HiPhi X最突出的亮点展翼门,是年轻的工程师想出来的,启发是劳斯莱斯对开门的设计。坦率地说对开门的设计不稀奇,难点在于头能够不受干扰地进去。最后把这些方案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你需要我们最后的判断,包括CEO最后的判断,我们综合了多种方案形成了现在的展翼门结构。我今天还可以透露,在这个上面,实际上我们还砍掉了不少东西,本来还要更炫的。

吴迎秋:有些想法是当年已经想过的。

丁磊:实际上在上海通用的时候,我们就探讨过这种思路,把(前排仪表板)空间往前推,过去的技术,包括我们的供应商过去的技术很难达到,因为它的安全气囊技术问题。还有展翼门也是,当时的技术,十年前的技术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今天密封技术,包括材料技术已经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智能大灯,智能大灯里面是有计算机的,有计算机控制的。高合HiPhi X的智能大灯跟迈巴赫的一样,但是迈巴赫是不可以编程的,我们是可以编程的。

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汇总起来,这部车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三年半前,就想出来了,是非常超前的。然后经过工程的开发,经过我们最后决定的取舍,因为我们最后要看场景的,你有些东西放上去场景不一样,同时有些东西放上去逻辑上不对,还有一些东西放上去成本太高,最后做出HiPhi这部车,非常炫酷。特别是我们展翼门的头部空间处理得非常好,我们用一个透明顶,在你头部空间上面是必须宽敞的,基本上没有大的压抑感。

吴迎秋:国际一流的供应商和工程公司首创的技术,为什么是华人运通最先使用?

丁磊:应该说,大家对于华人运通的认可度比较高。比如说后轮转向,是爱信精机的技术,它是丰田旗下的。我跟爱信精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和他们的CEO、VP曾经是多年合作伙伴。

他们对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非常有信心的,同时他们也认为只有我们这种企业才能把这些最新的技术集成好,因为后轮转向本身是它们提供的,但是控制这个后轮转向的软件都是我们开发的。什么时候要转?转多少角度?怎么跟前轮配合起来?我们说这叫整车控制系统,VCU,Vehicle Control Unit,这个软件完全是我们开发的。

其实它原来这个是想放在另外一家国内很大的主机厂,但是只能找一家主机厂,因为它研发的资源受限,最后选择了华人运通。这个就是我们整合供应链的独特优势,它们从来不认为我们是新造车,反而认为我们是技术集成能力最强的、也最懂新技术的主机厂。所以说这个车上除了后轮转向以外,轮胎的转向角度也很大,如果不考虑内部空间,我转向角度还能更大。

PML可编程智能大灯,这个大灯跟自动驾驶是可以相连的。包括带冗余的整个操控系统,双冗余是12个级,6对6,极氪是6个级,3对3,我们在极氪之前就采取了更高精度的反向设计。

回到你刚才说的对供应链技术的整合,站在这个行业各项技术的前沿,也是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的一个独特优势,这个也很罕见的。

吴迎秋:最后一个问题,对于华人运通今天拿出来的高合HiPhi X你打多少分?

丁磊:对于团队在这款车上的努力打120分;对于这款车,我个人认为是现阶段比较完美的一款量产的新汽车,我打95分。